文章

超级懒人的自我修养

你好呀,

今天我想跟你坦白一个秘密:我是一个超级懒人。

想到在给你的信里写这个,是因为我怕我会传达一种「给我每天写信的这个家伙真的好勤奋啊」的一幻觉,这样不利于我们之间书信友谊。(书信合集:https://s.lr.link/79ij24)

很多年前准备高考,每天起早贪黑地去做各种各样的卷子真的好痛苦,看着那些聪慧的同学认真努力奋笔疾书的样子,就仿佛感觉到自己手腕发酸眼眶生疼。

本着「能少动一笔就少动一笔」的精神,我就开始打各种各样的鬼主意:

  • 做完一套数学卷子需要一个半小时,高考之前最少要花1500个小时做这些卷子。我就花150个小时找了几百套卷子,把上面出现的最难的题按「考官想如何难为你」进行分类,发现总共只有不到五十个类目。然后再花几十个小时死记硬背一下解题思路(高中数理化生本质上都是死记硬背的学科,跟逻辑什么的关系不大)。后面要是再遇到不属于原来类目的题就另设置类目,遇到类目里面的就当做训练做题速度。再后来,就变成了:这题不用做、这题也不用做、这题也不用做……算下来省了1000个小时~高考要考那么多科目,按照类似的办法前后省了四五千个小时,可以去踢球读野书玩游戏风花雪月。
  • 后来大学里发现自己英语太菜,世界史专业呢又要求学生至少要精通两门外语以及必须要懂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等,这样方便读文献。分开学又要花好长时间,就势必会影响我在风景如画的校园里拿着纳税人的钱去享受燕园的风情万种这种人生大事。于是就懒懒地去读教材的时候,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几个章节标出来,找到英文原版再溜一眼,速度快,印象深,带着「这段话好有意思,不知道英文是怎么说的」的问题去读,事半功倍。如果在去谷歌一个西班牙语版重复上面的过程。一个解决办法,解决所有问题。
  • 每门课知识点都太多,我又懒得记笔记。于是就去人肉这个教授的各种学术背景。把他近五年跟这门课有点关系的论文拿出来,花一周认真读完,写下疑问,然后Office Hour的时候直接找他问。于是大概率就是我被邀请去他们带的研究生班去旁听。这些疑问呢自然就变成了学期论文的主题,考试重点呢就是人家近期的学术研究方向嘛。这样笔记就不用记了,至于还去不去听本科生的课,要看在五道口酒吧里嗨完之后还有没有体力起床~

从校园里走出来之后,我就带着这修炼了十多年的炉火纯青的「懒人品质」去工作去创业。

慢慢的,因为懒就学了大量的工具软件;因为懒就学了很多关于「机制设计」;因为懒就不断地去抽象各种业务;因为懒得关心「如何去做」,就不停追问「为何去做」,还把「若知为何,如何自得」这八字冠冕堂皇的心法不断灌输给创业后的同事们;因为懒,就不再做「乙方自嗨」的事情,而只从甲方角度思考问题。

节省下来的时间就去读书与享受生活。然后,又是因为懒,所以享受生活的时候又继续合并同类项,不断去抽象「我在享受某个产品服务的时候,哪些细节是可以抽象出来并迁移到自己的创业业务里的?」于是就省得还要单独拿时间去思考商业上的事情。

成长历程中祖辈和父辈都会跟我讲,体力工作一定是脑力跟不上才会去做的。不过脑子就凭着一膀子傻力气去「勤奋」、去追求那种自我感动,才是真的懒。

这一点我倒是保留一些意见。我倒是觉得「懒不懒」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将不将就」。我无法改变自己「懒」的本性,也同样改变不了我什么都想要的那种贪念十足的「不将就」。而「懒而不将就」最终就只能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鬼主意、犀利视角和剑走偏锋的方法论。

然后我就想,我既想着创造价值节省国民总时间,又想着挣钱干饭。那就索性把这些事放到一块做,于是就把孤阅做起来了——那些鬼主意和方法论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匪夷所思的商业化的教育产品。共赢、声望、财富、实践、价值,那些虚头巴脑的词汇,仿佛立刻鲜活了起来~

—— 仰着脖子看星星,懒得连罗盘都不想瞄一眼的船长

本文由作者按照 CC BY 4.0 进行授权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