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有关机会成本的心路历程

你好呀,

我今天给你写一段我关于「机会成本」的心路历程吧。

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我其实特别迷茫。跟很多现在的年轻人一样。尤其是在北大这种地方。我从进入这所校园的第一天就开始遭到各种碾压——智力上的、特长上的、时间管理上的、谈吐气质上的全面碾压。随处可见的风度翩翩的美男子与优雅美丽的姑娘,说着流利的英文,在当时的人人网上分享着击剑滑雪马术的照片,晚上去夜店的时候点威士忌吸雪茄的姿势都无比轻车熟路。而这些天之骄子整天折腾来折腾去,他们读专业书籍的速度像是在看连环画,他们写的论文让我觉得自己是智障,他们的期末绩点高得似珠穆朗玛峰。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北大校方对各个导员就一个硬性要求——自己带的学生不要自杀。因为这是一个靠勤奋死磕毫无可能出头的地方。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是:「我们如此不勤奋,以至于还轮不上谈天赋。」然而在北大,所有人都勤奋到极致,那最后只能拼天赋。

所以对我来说,寻找更多的选项,不是一种自发的内生的动力,而是外源性的、在所有「正统的」赛道全都挤满了天赋异禀+勤奋到极致的对手们的巨大压迫感。

机会成本,就是放弃的最大价值的选项。这就意味着一个前提,我是「有可放弃的有价值的选项」。这就是为什么我要拼了命地去尝试让自己与众不同的事情——加入山鹰社参加两次科考、请十五个月的假去欧洲打工一年、学西班牙语学拉丁文、甚至又找回当年高中的竞技状态,每天疯狂训练,四年夺了十一个北大校长跑冠军(非专业组)。

因为我想跟别人不一样,我渴望从这个压迫感巨大的猛兽校园里,至少另辟蹊径地脱颖而出。

在已经有的选项中,如果你的能力无法匹配你的野心,那就寻找冷门选项。所有的小众冷门选项组合在一起,你就最稀缺最与众不同的那个人。

这是母校的铁拳暴击之下,送给我的礼物——深耕拼不过别人,要么走广度走跨界变斜杠青年,要么另开荒地,创造自己的独立万国。

多年后,我在墨国经商。大学期间修炼的那一堆乱七八糟的小众技能组合起来,竟然让我在墨西哥混得人模狗样。而我面临的就是一个机会成本的难题——

继续做茶道体验和原材料进出口贸易,看势头再过几年就真的是闷声发大财,做个横跨几大洲的隐形富豪,哪管那世间洪水滔天。而如果投身博雅教育,这放弃掉的货币价值就是我的机会成本。博雅教育、人文通识、观念普及,就算累死我也不可能将其货币价值做到比跨境贸易和服务的盘子大。

而我最终就是要做博雅教育,铁了肠子的做,还是因为那个道理:价值,等于感受到的重要性。

谁说货币价值就是重要性的全部了呢?你知道吗——当年有两千个人在一个QQ群里听我讲一本西方文明简史原版教材,我用业余时间讲了十五个月的免费课,他们每一次说「谢谢船长」的时候,比我谈成了任何一单生意都让我充满了幸福。

孤阅七年来,进账流水虽然不少,但单纯按照货币价值来衡量,我们的机会成本都太高了。这就是为什么营收有挫折的时候,我和我的同事根本不在乎,但每一个网络上对孤阅团队的攻击,都会让团队难过很久。为什么?因为这个时候感受到的重要性会大幅缩水,此时一旦想到:何必呢,我还是回墨西哥做个富人就好了呀——这就是最危险的时刻。

不过,这跟母校的铁拳比起来,都不算什么。坚如磐石的决心绝不是靠情怀,而就是靠这每一次细微的机会成本计算得来的最优解。七年如一日地我问我自己,你小子感受到重要性了么?

是的。我感受到了,越来越强烈的重要性。

尤其是你回我信的时候。嘻嘻~

—— 船长

本文由作者按照 CC BY 4.0 进行授权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