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智识三障

智识三障

你好呀,今天过得如何?

上一封信里我为自己捏了一把汗地给你写了《为潘金莲辩护》。今天收到的回信出乎意料得多。每天读几百封温情脉脉的回信是极大的幸福。

上一封信里我说今天要写给你一封关于「以理解目的剖析当代一些男性」的信。而这封信其实是写给十年前的自己——有些内容就是直插曾经自己的心脏,有些内容则是我见过这诡谲的世界想给彼时的自己一句诚恳的告诫。

几年前我听过一次 NPR 访谈节目,主题大致是关于「大脑成熟年份要远远高于我们的想象」。人类负责理性、控制情绪的前额叶要大致平均在 25 岁才能发育完整。而女性的发育成熟度要比男性快两年,而部分男性甚至到了三十岁其大脑仍未完成发育。

而这其实很自洽了解释了那种常见的现象:从青春期一直到三十岁的年轻男性,经常会无法控制情绪、冲动易怒、生涩地使用理性工具为自己的言行强行辩护合理性。所谓「认知偏误」本就是人类为了适应原始社会所进化出的发达的「捷思法」,而年轻的男性们(尤其包括当年的我自己)就是一部部行走的认知偏误案例库。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同质化的社会——价值观单一且排他。这并无褒贬,仅仅是描述。所谓价值观单一,本质上就是——对于同一价值问题,答案只有一个。这体现在「何为成功的人生」、「何为幸福」、「何为美好的婚恋」等等。

比如,全世界各国都有「小镇做题家」,她/他们谨小慎微地回答标准问题,细心谨慎地择偶,有着不可思议的处男/处女情结,不敢说错一句话,不敢忤逆权威,谨遵传统过完一生。中国有,美国有,法国也有。只不过,这条路径在很多社会,是万千路径中的一种。在这条小路上的做题家们,自成一个商业政治社会生态,相亲相爱相恨相杀,亦如同其它万千路径一样。只不过彼此间井水不犯河水。擦肩而过,互道一声保重,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已。

但若某种价值观在某个强大且无约束的权力的加成下,其成员便起杀伐之意。再加上理性思考的生理条件尚有缺失,便成为了咱们当下见到的暴戾与狂躁。

还记得我经常提到的「智识三障」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V411v7qG?p=23

逆火效应:遇上与自身信念抵触的观点或证据时,除非它们足以完全摧毁原信念,否则会忽略或反驳它们,原信念反而更加强化。

达克效应: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错误地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加优秀。

禀赋效应:形容当一个人拥有某事物时,他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估要大于没有拥有该事物时。

我现在反观当年的自己,几乎三者全占:

逆火效应:我曾为立场而寻找论证,而非论证后确定立场。立场不同,则立即逆火,陷入因无能而导致的愤怒。

达克效应:我曾在书斋读过一点点皮毛而认为自己可以俾睨天下。

禀赋效应:我曾下意识认为自己正在做的、读的、思考的,是世界上一等一的大事。

看到当下那么多愤怒的年轻男性用暴戾言论填充互联网的每一寸空间,一方面我会调侃,但另一方面我却能深深理解。

这些小伙子若没有因机缘巧合接触到顶级的教育资源,便大概率以良莠不齐的教育资源和认知资源作为锚点来思考世界,触发「禀赋效应」。在算法加成的信息茧房中,那些宏大叙事(同时又过度概括)的信息源被推送到他们眼前,在其心中掀起急湍与狂热,触发「达克效应」。而人生之漫长与坎坷本就是常态,不同的立场与价值终究会呈现在面前,巨大的冲击力会立刻触发「逆火效应」——从而,三大效应锁死智识发展的所有可能性。

而智识一旦被锁死,便如同人体的「闭关锁国」——愤怒往往是因为无能,而锁死智识等于锁定无能,人便持续愤怒。

我真的很想把上面的信展开写,无奈篇幅有限,且今日困顿,只能就此打住。

而我作为一名教育者,真正想说的是,咱们的社会问题不仅仅是女性权利的问题、年轻男性困苦与愤怒的普遍社会心理问题,也不仅仅是几封信与几门批判性思维的课程能起到多大的改变问题。

所有的表现(性别偏见、种族偏见、信息源污染、公民意识缺失)都指向同一个「系统性的压迫」。这种玄学般的表述,只能靠我们每个个体无时无刻不去用心体会、动脑思考、多读书多见世面,耐下性子去沟通与理解。给愤怒的人以理解,给伤心的人以抚慰。

让子弹飞一会。

—— 船长

本文由作者按照 CC BY 4.0 进行授权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