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怀才」离「遇」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你好呀,

今天我想继续写一些公立学校的老师们不会教你的东西。

很多人都以为做产品最耗时耗力的是生产环节——用心做产品,做出来就会有人来埋单,十年磨一剑之后就是十步杀一人。

这是一种幻觉。我举两个例子。

一是如果你用尽了你全部的才华与热情做了一万把椅子。假设客观上,这种椅子性价比是全世界最高的,用料足,耐久性强,人体力学设计精妙绝伦。你疲倦地看着堆积如山的世界最强椅子,将立刻陷入如下的困境:

我如何让很多人在这么多种良莠不齐的椅子中看到这把椅子?

我如何让很多人愿意停下来试坐一下这把椅子?

我如何让很多人认为他们需要这样一把椅子而不是其他椅子?

我如何让很多人意识到他们需要椅子而不是凳子或沙发?

这个问题列表可以拉很长,而为了回答好每个问题,你都会投入巨额成本,然后……你就会面临新的问题:这些成本若是摊到每个最强椅子上,那它们还是世界上性价比最高的椅子了么?

我举的第二个例子跟第一个很像,只不过这一次,你要把「椅子」换成「你自己」。

你用尽了你全部的才华与热情读了很多书学了很多知识。假设客观上,你在人才市场上的性价比是全世界最高的,功夫足,耐力强,知识结构组成精妙绝伦。你疲倦地看着镜子中这个世界最强人类,将陷入如下的困境:

我如何让很多人在这么多良莠不齐的所谓「人才」中看到我这个人?

我如何让很多人愿意停下来试着与我接触一下?

我如何让很多人认为他们需要的是我,而不是其他人?

我如何让很多人意识到他们需要我,而不是人工智能?

为了回答好上面的每个问题……again,你需要投入巨额成本,而且不仅仅是现金成本,还有时间和精力,然后……你就会面临新的问题:时间精力金钱有限的我,若是把这些资源放在回答这些问题上,我还能成为世界上性价比最高的人才了么?

这个不严谨的例子还有很多变体,比如你可以把「人才市场」换成「婚恋市场」,比如你可以把「良莠不齐」换成是「直观感受到差异并不显著」。

其实,以这四个问题为例,它们对应的无非就是任何广为认可的产品/人的四个属性:

醒目性:能否用最短的时间引起人的关注。

短期功利性:能否让人「不仅仅」路遥知马力,「而且」在短时间内就能让人感受到价值并产生兴趣。

稀缺性:是否能将罕见且有用的特征在最短时间内展现出来。

必要性:是否有一种「性价比的护城河」——坚固到让人很难想象你被取代的样子。

这四种属性的共同前提,当然,就是你必须名副其实的强大——而这种强大,仅仅是全面强大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而这四种属性的具备,任何一条的难度都丝毫不逊色于「生产」环节。

还记得我以前跟你讲过的「学生气」么?往往在书斋里待得太久了,就会染上一种感时伤怀的疾病,注意如下这几个关键句子,就是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

「我怀才不遇」、「那些人看不到我的好,只会喜欢那些华而不实的花花公子」、「要是让我坐到xx位置,我能做得更好」、「他们空有其表」、「她们太物质了」。

「怀才」离「遇」其实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很多人眼中的「华而不实」其实是「不仅华且更实」;很多人幻想中「要是如何如何」的假设,其实在强者面前根本不是假设,而是现实中几年如一日下苦功夫争取到的;所谓「空有其表」其实很多时候的真相是「其表就已经大杀四方,还轮不到亮剑露出其里」;「太物质了」的背后,则是「物质未必撑得起精神追求,但无物质大概率撑不起来」的概率论判断。

唉,也就是咱俩书信往来这么久了,我才敢跟你聊聊这唯物论教科书之外的感悟。要是发在微博上……恐怕又要让很多人从本就所剩无几的用于自强的时间里挤出几分钟,给我发一些好像并不会让他们自我提高太多的评论呢,嘻嘻~

—— 持续否认制造焦虑的船长

本文由作者按照 CC BY 4.0 进行授权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