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宽容原则

你好呀,

今天连续直播四个小时,头疼欲裂,但又很想写信跟你絮叨一二。

今天跟小宝老师和昂俊梳理了格致学院新一轮的训练计划的时候,我走了个神——突然间想起小宝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瞬间——他曾经给我科普了一个我受益很久的概念——「宽容原则」(Principle of Charity)。

我想今天把这个概念分享给你。

宽容原则的表述大致如下:

当一个人发表并不完整的陈述(观点、想法、事实描述等)时,我们的态度应该是:给这条陈述以最说得通的诠释,和最善意出发点的假设,哪怕这个人试图在与你争论。

简单地说,就是在理解他人说话内容时,以最大善意与宽容去理解其用意。

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任何交流甚至冲突中,避开所有无意义的咬文嚼字、过度解读,而以最高效的方式达成可以进一步交流和理解的共同底线。

这是我近三年来受益最大的一种原则。(当然,这让我意识到我与格致学院的哲学教师们在个人修为上的巨大鸿沟)

然后是应用了「宽容原则」后的几个小场景。

大疫时代,各种公共场所都有些令人无奈的严格措施。一次我去商场的美食广场吃饭,口罩不知所踪,于是被保安拦在外面。我跟他说——来这里的吃饭的人不可能就餐时戴口罩,那些正在就餐的食客离我现在被拦的地方不过两三米,要求我必须戴口罩然后在几乎同一个地方摘掉口罩吃饭,显得有些不合理吧?

他没好气地跟我说:不戴口罩就是不能进,反正上面就是这么规定的。

换做多年前我会有一大堆尖酸刻薄的话随时脱口而出。然而这一次,我这样说:小哥你看我这样理解对不对——这样做其实也有点儿不合理,但您只是做好本职工作不想被摄像头拍到,不想给小领导找你麻烦的借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不?以及,今天没少有顾客因为这件事冲你吼对不对?

他愣了一下,然后瞥了一眼商场摄像头叹了口气说,其实也没多大事,都是混口饭吃,我一个当保安的多的我也管不着,你进去吃饭吧,下次记得戴口罩。

我们经常会听到「就是不能」与「就是这样规定的」——这种陈述本身是无意义的,必须将其语义补全。

而在冲突中,我们本能地会倾向于「以最恶推断」进行补全:你这样说就是为了为难我,你这样做就是以为自己穿了个制服有点儿小权力就要摆官架子,你就是有病。

而应对冲突,我们可以反本能地进行「最善推断」:你这样说是因为工作来之不易不想承担过多风险,你这样做是因为今天不太顺利,换做我可能我也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不过,我想坦白的是,更加宽泛地应用「宽容原则」并非是因为我是个圣人或有某种圣心。而是因为,宽容原则的最善推断,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对方最核心的论点、诉求、想法。如果对方本无恶意,那么我便省去了大量的沟通成本,可以让事项或议题的推进更为顺畅;如果对方的确有恶意,那么我能够过滤所有噪音后,迅速定位并理解到「恶意」背后的缘由,最终相出与之打交道的最简单办法。

我至今仍然不确定两件事:1. 我是否过渡扩大了这个哲学/修辞学的概念(其实不重要);2. 我是否真的能把「宽容原则」作为一种「被动属性」,取代我内心深藏的、黑暗的一面,即「本能地恶意揣测」。

人的修为有很多道槛,我天资愚钝,恐怕道阻且长。共勉罢。

—— 自感身负所有人类原罪的船长

本文由作者按照 CC BY 4.0 进行授权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